同光时期(清朝时期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是京剧形成并走向巅峰的时期,也是京剧快速流布形成全国性影响的大剧种时期。“同光十三绝”是当时前辈艺人协力同心,形成艺术上定向合力的缩影,这些远去身影虽然今天看来有些模糊,但是他们对京剧舞台的艺术贡献却历久弥新,他们留下的浓墨重彩在北京戏曲史中被永远铭记。 由于《同光十三绝》和同时的艺人对京剧具开创之功...
当《猪八戒吃香蕉 》、《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以皮影为元素的国产老动画成了500后的集体回忆时;当唱着《一无所有》的崔健执起了导筒跟文艺片《浅蓝色骨头》较劲时,太难看出,原先在上世纪十年代还风靡一时的皮影和摇滚这有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型态如今的日子都不 好过了。 皮影艺术和摇滚乐的日子不好过原因好多好多 ,不过这并只能成为这两项艺术从业者不作为的理由京剧文化。在热爱这两项艺术的人眼中...
一般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物戴胡子。 在京剧舞台上,一般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要戴胡子。这种京剧演员使用的假胡子又叫髯口。髯口一般有黑、黪、白三种颜色,可以用来区别角色的年龄。还有少数形貌怪异、性格暴烈的人物或是神仙妖怪,戴红色、紫色、蓝色或黑红两色等各种颜色的髯口。髯口的样式也有多种,不同行当的人物所戴髯口也各有不同。 老生常用的胡子有两种,一种叫“三绺”,简称“三”...
近四十年来《锁麟囊》的几次重要联演似乎总与“五”分不开 1983年纪念程砚秋逝世25周年“五老”程旦——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 2003年“五小”程旦——李海燕、李佩红、张火丁、刘桂娟、迟小秋。 2011年”新五小”程旦——赵欢、周婧、吕洋、隋晓庆、郭玮。 上排左起: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 1983年的五老联演堪称经典,录音、录像均可在网上找到...
京剧中的战争有多种形式,包括陆战、水战、空战、攻城战等。 陆战中的马战,主要用于表现像《挑华车》这样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时,双方的主将身穿长靠,身后跟随一队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两阵对垒。然后,主将开始过招,决出胜败后,战败的将军就从右侧的下场门迅速跑下。还有一种陆战,表现的是绿林好汉、武侠英雄等人物之间的小型战斗场面,比武双方大多穿短打衣裤,武打动作激烈火爆,比如《恶虎村》...
京剧《荀灌娘》讲述了东晋时,襄阳太守荀崧被反贼杜曾围困,其女荀灌娘女扮男装,突围搬兵,解了襄阳之围的故事。 剧情梗概如下: 晋敏帝时,杜曾叛乱,发兵包围了荀崧的宛城襄阳(今河南省南阳)。孤城被围,粮援俱断,荀崧守将无策。之女荀灌娘为解城之围,提出“事须死里求生”的主张,采取“走虚不走实”的方法,女扮男装,用绳子悬挂在城墙上,顺绳而下,至梁州求救兵。梁州派周郎带精兵去解宛城之围。荀灌娘对周郎唱到:...
老生虽然用“老”字命名,但扮演的并不都是老年男子。 老生既可以扮演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也可以扮演八、九十岁的老人,但为了让老生人物显得苍老或是稳重,都要戴上髯口(即胡子),所以老生又被叫做须生。老生的胡子有黑、黪、白三种颜色①,戴黑色胡子的最年轻,戴白胡子的年纪最大。老生的扮相清俊,扮演中年人时,要在脸上略敷脂粉,描画眼眉,并在印堂勾画一抹浅红,显得人物端庄稳重、器宇轩昂;扮演老年人时...
【京剧】苏武牧羊(选段) 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 向长空洒血泪好不伤怀 想当年奉王旨来到北海 晓番奴息干戈免动刀来 贼卫律金华馆假意款待 又谁知贼暗地早有安排 他劝臣我降北国把心术来改 为臣我破口骂贼无话来 二次里见番王煽惑一派 牧羝羊食毡雪夜卧阳台 圣天子望为臣把刀兵和解 怎知道为臣我困沙漠 日无食 夜无盖 冷冷清清痛伤怀 大料着臣的命我要丧北海 我命丧北海 我主爷呀 为臣我终日里愁眉难开...
11月29日,以歌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京剧电影《安国夫人》正式官宣定档12月12日在全国上映。影片取材自宋朝著名女将梁红玉的故事,由同志编剧,国家一级演员董圆圆、张建国、田磊领衔主演,高牧坤任戏曲导演,刘学忠担任导演。该影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已获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资助,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资助。...
京剧演员的收入因个人的知名度、演艺水平、演出机会和合约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京剧演员收入的一般情况: 起步阶段:新晋的京剧演员通常会面临较低的收入。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需要参与一些小规模的演出,获得一些表演经验,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知名度。 专业阶段:随着演艺经验的积累和知名度的提升,京剧演员可以逐渐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他们可能会被邀请参与大型剧团的演出、巡回演出或电视剧、电影等项目...
京剧服装和人物身份有什么关系? 京剧中常用的服装有褶、蟒、披、靠、衣五类,不同样式的服装往往是人物身份的标志。 褶子是京剧中最常见的服装。它是普通百姓的日常衣着,也是官员、贵族的便装。其中,男小生花褶子是青年书生所穿的服装,男素褶子是中年文人、商人、小吏所穿的服装,女青褶子是已婚平民女子的服装。 蟒袍是京剧中高级官员、贵族、皇帝和后妃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其中黄蟒是皇帝上朝时所穿的服装...
京剧旦角和刀马旦都是扮演女性角色的行当,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旦角的概述旦角是京剧四大行当之一,专门扮演女性角色。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等不同,旦角又分为多个分支,如青衣、花旦、花衫旦、武旦、刀马旦、老旦等。旦角与刀马旦的区别武功水平:武旦: 扮演武功高强的女性角色,如江湖侠女、女将等。她们的表演注重武打动作,翻腾跳跃,身段灵活。刀马旦: 专演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等。她们不仅武功高强...
京剧中的水中世界是通过使用水旗,结合人物的服装、动作以及伴奏音乐来表现的。 京剧不同于电视、电影,不可能在舞台上展现真实的水中世界,但京剧中的很多故事都与水有关,甚至还有很多在水中打斗的片段。于是,就用到了水旗、特装以及特定的动作和伴奏音乐。 《白蛇传》中的金山寺水斗一场,就为观众营造了一幅波涛汹涌的水中画面。这段剧情描述的是白蛇见法海执意不交出丈夫许仙,一怒之下与青蛇水漫金山...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
京剧后面背的旗子叫做“靠旗”。靠旗是京剧中武生常用的道具,由多根长长的布条组成,用来挡住武生背后的线条,使其看起来更加威武。靠旗的颜色和样式根据武生所扮演的角色而有所不同,例如红色靠旗一般用于扮演正面人物,黑色靠旗一般用于扮演反面人物。靠旗不仅是武生表演的道具,也是一种装饰,可以使武生看起来更加英武...
京剧后台的规矩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条: 禁止大声喧哗,以免影响演员的休息和化妆。 禁止吸烟,以免污染环境和影响演员的健康。 禁止乱翻东西,以免弄坏道具和服装。 禁止在后台吃东西,以免弄脏场地。 禁止在后台打架,以免影响演出。 禁止在后台拍照,以免影响演员的专注。 禁止在后台做其他影响演出的行为。 这些规矩都是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和演员的安全,希望大家能够遵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