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马连良的两位王和霖、王金璐同志在《北京日报》“广场”版发表了一篇《浅谈马派》,文章虽短,写得却很全面,对马派的特点和优点分析得也很准确。文中提到马连良幼工扎实,能文能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从三十年代“马派”正式形成以来,一般观众总有一个错觉,认为马连良是以潇洒飘逸的台风和妩媚灵巧的唱念擅场的,因此戏路多以做工戏和衰派戏为主,而“武”戏则非所长。其实并非如此。在马连良的一生中...
1966年开始后,传统戏曲作为“毒草”遭到批判,后来,文化部牵头专门为中南海录制了一批传统戏曲,197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年来拍摄戏曲艺术片最多的一年。 其原因,据说是鉴于梅兰芳、马连良等一大批老艺术家相继辞世,很多艺术珍品濒临失传,要求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力量,抢拍一批传统戏曲资料艺术片。 作为一项“秘密任务”,中央广播事业局专门成立了一个录音录像组,录音录像组的人员、设备由文化部直接指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