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快板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明快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深受天津人的喜爱,也为其他省市群众所喜爱。
相关推荐
当《猪八戒吃香蕉 》、《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以皮影为元素的国产老动画成了500后的集体回忆时;当唱着《一无所有》的崔健执起了导筒跟文艺片《浅蓝色骨头》较劲时,太难看出,原先在上世纪十年代还风靡一时的皮影和摇滚这有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型态如今的日子都不 好过了。 皮影艺术和摇滚乐的日子不好过原因好多好多 ,不过这并只能成为这两项艺术从业者不作为的理由京剧文化。在热爱这两项艺术的人眼中...
同光时期(清朝时期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是京剧形成并走向巅峰的时期,也是京剧快速流布形成全国性影响的大剧种时期。“同光十三绝”是当时前辈艺人协力同心,形成艺术上定向合力的缩影,这些远去身影虽然今天看来有些模糊,但是他们对京剧舞台的艺术贡献却历久弥新,他们留下的浓墨重彩在北京戏曲史中被永远铭记。 由于《同光十三绝》和同时的艺人对京剧具开创之功...
一般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物戴胡子。 在京剧舞台上,一般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要戴胡子。这种京剧演员使用的假胡子又叫髯口。髯口一般有黑、黪、白三种颜色,可以用来区别角色的年龄。还有少数形貌怪异、性格暴烈的人物或是神仙妖怪,戴红色、紫色、蓝色或黑红两色等各种颜色的髯口。髯口的样式也有多种,不同行当的人物所戴髯口也各有不同。 老生常用的胡子有两种,一种叫“三绺”,简称“三”...
近四十年来《锁麟囊》的几次重要联演似乎总与“五”分不开 1983年纪念程砚秋逝世25周年“五老”程旦——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 2003年“五小”程旦——李海燕、李佩红、张火丁、刘桂娟、迟小秋。 2011年”新五小”程旦——赵欢、周婧、吕洋、隋晓庆、郭玮。 上排左起: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 1983年的五老联演堪称经典,录音、录像均可在网上找到...
京剧中的战争有多种形式,包括陆战、水战、空战、攻城战等。 陆战中的马战,主要用于表现像《挑华车》这样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时,双方的主将身穿长靠,身后跟随一队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两阵对垒。然后,主将开始过招,决出胜败后,战败的将军就从右侧的下场门迅速跑下。还有一种陆战,表现的是绿林好汉、武侠英雄等人物之间的小型战斗场面,比武双方大多穿短打衣裤,武打动作激烈火爆,比如《恶虎村》...
京剧《荀灌娘》讲述了东晋时,襄阳太守荀崧被反贼杜曾围困,其女荀灌娘女扮男装,突围搬兵,解了襄阳之围的故事。 剧情梗概如下: 晋敏帝时,杜曾叛乱,发兵包围了荀崧的宛城襄阳(今河南省南阳)。孤城被围,粮援俱断,荀崧守将无策。之女荀灌娘为解城之围,提出“事须死里求生”的主张,采取“走虚不走实”的方法,女扮男装,用绳子悬挂在城墙上,顺绳而下,至梁州求救兵。梁州派周郎带精兵去解宛城之围。荀灌娘对周郎唱到:...
【京剧】苏武牧羊(选段) 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 向长空洒血泪好不伤怀 想当年奉王旨来到北海 晓番奴息干戈免动刀来 贼卫律金华馆假意款待 又谁知贼暗地早有安排 他劝臣我降北国把心术来改 为臣我破口骂贼无话来 二次里见番王煽惑一派 牧羝羊食毡雪夜卧阳台 圣天子望为臣把刀兵和解 怎知道为臣我困沙漠 日无食 夜无盖 冷冷清清痛伤怀 大料着臣的命我要丧北海 我命丧北海 我主爷呀 为臣我终日里愁眉难开...
老生虽然用“老”字命名,但扮演的并不都是老年男子。 老生既可以扮演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也可以扮演八、九十岁的老人,但为了让老生人物显得苍老或是稳重,都要戴上髯口(即胡子),所以老生又被叫做须生。老生的胡子有黑、黪、白三种颜色①,戴黑色胡子的最年轻,戴白胡子的年纪最大。老生的扮相清俊,扮演中年人时,要在脸上略敷脂粉,描画眼眉,并在印堂勾画一抹浅红,显得人物端庄稳重、器宇轩昂;扮演老年人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