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传统戏中,习惯把历朝的少数民族按照清代人的服饰特点装扮。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是辽国萧太后的女儿,《红鬃烈马》里的代战公主是唐朝末年西凉国的公主,但在剧中,她们却梳旗头,身穿旗袍,脚踩花盆底鞋,看上去倒像都是清代的公主。还有萧太后身边的国舅,代战公主左右的随从,也都穿清代的官服。这是由于京剧服装可以不拘泥于朝代的限制,允许“一装多用”,而清代的服装既具有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又和戏台上的服装较为协调,所以京剧中历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就都用清装代替了。
相关推荐
在京剧传统戏中,习惯把历朝的少数民族按照清代人的服饰特点装扮。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是辽国萧太后的女儿,《红鬃烈马》里的代战公主是唐朝末年西凉国的公主,但在剧中,她们却梳旗头,身穿旗袍,脚踩花盆底鞋,看上去倒像都是清代的公主。还有萧太后身边的国舅,代战公主左右的随从,也都穿清代的官服。这是由于京剧服装可以不拘泥于朝代的限制,允许“一装多用”,而清代的服装既具有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
京剧中的小孩儿由娃娃生扮演。 京剧舞台上很少演小孩儿戏,但京剧中有很多戏里有小孩儿。比如《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汾河湾》中的薛丁山,《桑园寄子》中的邓元、邓方,《锁麟囊》中的周大器、卢天麟,《二堂舍子》中的沉香、秋儿等。为了塑造这些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京剧里就产生了娃娃生这一行当。娃娃生一般头戴孩儿发,身穿茶衣(小孩儿穿的服装),显得玲珑可爱;在唱念上,用和老生相近的真声发音...
京剧中的小姑娘由花旦扮演。 花旦扮演的或是天真烂漫的少女,或是泼辣爽快的女子。她们性格活泼,举止顽皮,唱腔清脆,念白俏皮,经常是舞台上惹人怜爱的角色。花旦演员十分重视手和眼神的运用,善于运用细小的肢体动作表现少女的心态。花旦的扮相俏皮可爱,所用服饰的颜色也很艳丽。 图中的小姑娘叶含嫣,正怀着几分羞怯、几分欢喜,兴致勃勃地挂画、布置闺房,等待着迎娶自己的花轿。你看她展开画卷,跳上盘龙椅...
京剧中妖魔鬼怪的扮相或美丽,或夸张,他们的服饰也显得光怪陆离,多姿多彩。 很多戏中的女妖都扮相俊俏、潇洒。比如《白蛇传》中的青蛇妖小青,平时和普通女子的打扮一样,但当她施法作战时就会换上特别的装束,显示出她妖仙的身份。在青蛇与法海斗法的一场戏中,她身穿青绿色的短打衣裙,头上的青色额子像由一条小蛇盘成,表示她由青蛇变化而来。在战斗中,当她做出翻、扑、摔、跳等动作时,她的衣裙也随之舞动...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
京剧中的白色脸谱经常用于阴险、奸诈的人物,但画白脸的不见得都是坏人。 京剧中,画白色脸谱的角色大多是剧中的反面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曹操。尽管在历史上,曹操既是大英雄、诗人,又是奸雄,但在京剧中曹操却是以阴险、奸诈著称。京剧演员在扮演曹操时,还要在白色脸谱的嘴角、眉间添几道皱纹,更显出曹操老谋深算、深藏不露的性格。 但有时,画白脸的不一定就是坏人,甚至有些英雄人物也用白色脸谱...
京剧武艺高强的男子由武生扮演。 武生扮演的都是武艺高强的男性角色。他们大多扮相英俊威武,一般不挂髯口,念白吐字清晰、铿锵有力,表演更是火爆热烈,武艺精熟。武生主要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长靠武生扮演的是战场上的大将军,他们身穿仿照古代盔甲制成的长靠和头盔,身后还要扎上代表千军万马的靠旗,脚穿厚底靴,手拿长柄武器。这一身服装往往重达二十斤左右,但武生演员仍要穿着它做出翻腾、扑跌、对打等动作...
友情链接